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——一部城市心灵史发表时间:2019-12-31 16:12来源:中国观网华北区
在岁末时,应邀参加王发宾先生诗集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研讨会,倍感荣幸。在清冷的季节,诗意的暖流在流淌,让这座城市瞬间有了文化与人文的温度。 整部诗集中收录的诗歌以城市为题,自成体系,开体例之先河,可以说构成了一部城市变迁的“诗史”,因为诗歌更多关乎精神层面,某种意义上说,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亦是一部城市精神沉积的心灵史。在诗句中徜徉,读者可以联想出城市历史的回响、建城的艰辛、文明的交替、兴盛的荣光、街巷的鳞爪和迈向新时代的豪情。 诗歌区别于史志文章的纪实与严谨,却更多了心灵的探究。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成为城市灵魂的捕捉者,为城市的过往注入了心灵的解读,为我们再造了一座精神之城。 翻阅整部诗集,启迪智慧、令人感怀的诗句俯拾皆是,在这里仅举几例予以赏析。 从血退回到奶/是人性与天性的交融/额吉用一根木棍搅动奶桶/同时也搅动了苍穹(《搅动的苍穹》)。历史的抉择由搅动奶桶指代,生活的细节成为解密历史真相的途径,小中见大,意蕴无穷,四两拨千斤。 一朵云,悄然/与库库和屯相遇/飘起的是蓝蓝的天空/落下是碧玉的青城(《蓝砖青韵》)。青城名称的由来,更多了意象的诠释,超凡脱俗,诗意盎然。 五塔寺/这是五个仍然活着的人/高高地站立在塔顶/与苍天对话人生(《五塔寺》)。文物古迹成为城市记忆的载体,五塔寺不止有了“人性”,更有了“神性”的光芒。 一株草不占多大的位置/但它始终不会放弃自己/用顽强和意志,弥补/大地的角落与缝隙(《爱一株绿草吧》)。一株草是卑微的,它不奢望、不悲观,但它却甘于奉献、勇于职守、悲天悯人。难道这不正是诗者的自况? 《蓝色的库库和屯》,正如它的书名,是一部为城市立传的诗集,自然区别于个人抒怀的作品,它的整体性、诗史性质,拓宽了诗歌写作题材的广度,更兼具诗咏城市历史风貌的社会属性。 难能可贵的是,这部诗集的题材选择与后续出版,更多是诗人王发宾的自发行为,诗中处处浸淫着浓浓的“乡愁情结”与“家国情怀”,深为这种文化自觉由衷击赏!王发宾先生可以说是书写青城的“盗火者”和“抱薪者”,我以认识王老师为荣,青城以有这样的诗者为幸。(文/冯建亭) 作者冯建亭 中国观网 杨卓晔
文章分类:
文学芳草地
|